学子风采
当前位置:
【外院优秀学子风采系列四】等风来不如追风去——商义

来源: 437必赢会员中心     发布时间:2020-06-01     浏览次数:540

英语16-3商义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

考研心路历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

哪怕只有一个人受到以下文字的激励与鼓舞,我也觉得足矣。

经过一年多的挣扎,考研已尘埃落定。看到拟录取名单的那一刻,我激动且平静。说不上有什么心得,姑且说一说这一路如何走来。

在大三下学期,也就是去年三月份之前,我对考研没有任何了解。那时已有不少人萌生了考研的想法。我到处询问,找人交流,像一只无头苍蝇般乱撞。在稍有了解之后,我便买下了日后可能会用到的参考书、真题(其实很多书都是在暑才开始用的)。至于什么时候起步合适,看你的实力和效率。有的人复习三四个月就考上了,有的人二战、三站也没考上。我的考研目标院校和专业不做二选,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。暑假之前,我上课之余,专攻法语。暑假留校期间至初试,英法单词、基础英语、法语、翻译、写作、政治各项开始同步复习、齐头并进。

单词是语言的基石,需反复记忆。基础英语靠刷题,各种题型,常规的和非常规的,都要涉及。二外的话,单词、语法、刷题,三管齐下。翻译与写作,前期需要大量的输入,揣摩名家名译(张培基英译散文四册我精读一遍,诵读一遍,前两册诵读两三遍),诵读写作范文。我有些贪多,不可取。在揣摩和诵读的同时做好笔记。后期则需输出,挑选英汉段落翻译实践,挑选话题写作。政治我是暑假后期才开始,我看了徐涛的视频,现在想来,浪费不少时间。文科生看看哲学、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视频就够了,理科生建议全看。我通读了肖秀荣的《精讲精练》,这对于做选择题颇为受用。大题冲刺背诵。任何一科,都要认真对待,不能掉以轻心。厚积才能薄发!

考研期间也会有许多琐事,需要具备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能力。时间安排和学习计划尤为重要。除了上课,吃饭,睡觉,其余时间我基本上都用于考研复习了,当然,我也会忙里偷闲。正所谓,能闲人之所忙者,方能忙人之所闲。考研期间我没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计划,汗颜。没课的时候,一天能学10小时左右,只要专注,10小时绰绰有余。贵有恒,何必三更眠五更起;最无益,只怕一日曝十日寒。遇有疑难,及时找老师和同学交流。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切记!

最后,要有强大的身心素质。

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。(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)共勉!

以下是我这几年的一些感想:

关于专业

在中学阶段,英语算得上我的优势学科,当然,也仅限于应试。高考之后选专业时,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,不由得想起初中语文教材选录的一首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·弗罗斯特(Robert Frost)的一首耐人寻味的哲理诗——未选择的路(The Road Not Taken)。人的一生要做出许多选择,而每个选择,可能影响人生的某个阶段,也可能影响一生。我素来对中国古代文学(尤其是古典诗词)有着强烈的兴趣(当然,英语我也感兴趣),但经过一番挣扎之后,我毅然选择了英语,一方面出于报恩,高考英语成绩没有让我失望;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神圣罗马皇帝查理曼的一句名言:学会另一种语言,就拥有了第二个灵魂(Avoir une autre langue, c’est posséder une deuxième âme.)。没错,冲着艺术和文学,二外我选了法语。我认为,专业的好坏是相对的、辩证的。不应该用利益的标准来衡量专业好坏。挑专业就是挑兴趣,专业再热,学科再强,你不喜欢,那就没有意义。上大学之后,在基础年级阶段,我广泛涉猎,多半是出于对书籍的热爱(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),再就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。一位大学教授在写给即将进入高校的女儿的信里说得很透彻:人类社会不断发展,专业分工更为精细,但不可能精细到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步。各种专业及领域都是解释世界的方式,广泛涉猎会让我们更具智慧,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。有一次我在周国平先生的学术作品中了解到,早在十九世纪,严复便出于深远考虑提倡学习西语。原文是这么说的:其所以必习西文者,因一切科学美术,与夫专门之业,彼族皆已极精,不通其文,吾学断难臻极,一也;中国号无进步,即以其文字与外国大殊,无由互换智识之故。惟通其文字,而后五洲文物事势,可使如在目前,资吾对勘,二也;通西文者,固不必皆人才,而中国后此人才,断无不通西文之理,此言殆不可易,三也;更有异者,中文必求进步,与欲读中国古书,知其微言大义者,往往待西文通达之后而后能之。此亦赫胥黎之言也,四也;且西文既通,无异入新世界,前此教育虽有缺憾,皆可得此为之补苴。大抵二十世纪之中国人,不如是者,不得谓之成学。读罢此段,不仅佩服严复的远见卓识,而且也理解了严复翻译西方社科作品的良苦用心。我也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和现在的选择没有错。凡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,都因该具备一种世界眼光。据我所知,近现代有许多学者、文人都通外语,胡适、郭沫若、鲁迅、周作人、郁达夫、林语堂、巴金、曹禺、老舍、季羡林、钱锺书、杨绛、冰心、蒋勋、朱光潜、余光中、周国平等等,他们都是最好的例子。

关于阅读

与高中相比,大学的业余时间相当充裕,利用这些时间多读好书,方不辜负年华(且将新火试新茶,诗酒趁年华)。提到读书,培根(Francis Bacon)的《论读书》(Of Studies)堪称字字珠玑。我印象很深刻,初中第一节语文课,老师为我们背诵了《春江花月夜》,抄写了《笠翁对韵》,提到了林语堂。当时还不知道林语堂是何许人,只是在语文老师的影响下买了一本林语堂的散文选,随后便束之高阁。上了大学,作为图书馆常客的我,有幸接触到林语堂及其英文作品,才知道林先生有多么出类拔萃,可谓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很快,My Country and My People(《吾国与吾民》)和The Importance of Living(《生活的艺术》)便成了我的枕边书,尤其是后者,读多少遍都不过分。但林先生的多数英文著作,市面上已不多见,这对我来说是一大憾事。荒谬的是,就因为用英语写作,中国文学史竟无林语堂的一席之地,对此,我常常耿耿于怀。对于读书的意义,林语堂的一句话切中肯綮: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,较通达,不固陋,不偏执。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,古人诚不我欺。我始终认为,学外语的同时需要中西并重,需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。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(Stephen D. Krashen)说过:阅读是成功掌握第二语言的最佳途径(People acquiring a second language have the best chance for success through reading.)。由此可见,阅读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关于教育

这几年,我一直试图做一个自我教育者,向现行教育争自由。我不是一个各门功课皆优的学生,因此,没能去四川外国语大学交换,也没能入围考研目标院校的夏令营,但我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学习计划。周国平在《论教育》中说道:一个人在大学阶段培养起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,找到真正吸引自己的学科方向和问题领域,他的大学教育就可以说是出色地完成了。这一收获必将使他受益终生。大学教育,总体而言,是一种通识性教育,各科教学无不是蜻蜓点水、浮光掠影。但是,毕竟我们手中还掌握着一定的主动权,既然在这种有弊病的教育体制下依然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,我们也同样有可能把所受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。如果你无法改变,就只能选择适应。停止抱怨,行动起来。

关于中西并重

学贯中西,博古通今,这八个字是多少人(包括我在内)希望企及却又难以企及的理想境界啊!我记得很清楚,只有大一上学期开设了《文学修养》这门课程,算是对母语的学习吧。此后,本专业似乎与语文绝缘。对此,我不想去评论什么。不过,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阻挡我对母语的热爱与追求。我只是感慨英语热持续太久,大有喧宾夺主之势,而母语的学习却日渐式微。诚如余光中在《翻译乃大道》中所言,现在许多国人的讲话与写作中不中,西不西,时不时透着洋腔洋调,母语已经受到外语的严重影响甚至污染。学外语而忽视母语的不智丝毫不亚于学外语而不习得其文化的愚蠢。如果母语功底不过硬,怎么从事翻译?正是有赖于过硬的母语功底和良好的英文理解力,王佐良翻译的《论读书》《青春》、朱生豪翻译的莎翁戏剧、袁可嘉和冰心翻译的《当你老了》、顾子欣翻译的《未选择的路》等脍炙人口的名家名译才成为可能。余光中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,许多译者的中文程度不够,而又不肯査书或问人。至于师心自用,臆测妄猜,竟尔轻率下笔的,也大有人在,因此英译的水准极为悬殊。最理想的译法,应该是中外的学者作家两相合作,中国人的中文理解力配上英美人英文的表达力,当可无往不利。庞德要是请梁启超做翻译顾问,该有多好。问题在于两人如何交谈。

最后,与大家分享一首我最喜欢的英文短诗。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
 

Life and Death

--Walter Savage Landor

I strove with none;

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;

Nature I loved,

and next to Nature, Art;

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;

It sinks,

and I am ready to depart.

 

《生与死》

——杨绛 译

我和谁都不争,

和谁争我都不屑;

我爱大自然,

其次就是艺术;

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;

火萎了,

我也准备走了。


Copyright ©   版权所有:437必赢会员中心(BWIN中国)官网登录-欢迎您  
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  邮编:250353  鲁ICP备05046217号